《大別山放歌》是一部通過挖掘、整理、加工提煉而成的,具有鄂東地方特色的大型原生態(tài)歌舞。
羅田縣地處大別山南麓,主峰天堂寨雄踞境內(nèi)。羅田縣古老而文明,羅田人民善良、純樸、熱情、大方,在羅田民間傳承遺留不少民間民俗文化。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,不及時加以挖掘、搜集、整理,并加以保護,將是羅田人民的重大損失。在不少民間文化即將失傳和民間藝人減少的特殊時刻,羅田縣文化局在2009年通過不懈努力,挖掘、整理出一大批具有民間特色的原生態(tài)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。為了及時有效地保護好這批非遺項目,2009年初,縣委、縣政府花巨資創(chuàng)作編排一臺以《大別山放歌》命名的羅田縣大型原生態(tài)民俗歌舞。其目的主要是保留、傳承羅田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,并通過展示羅田的民風民俗來提高羅田對外的知名度,以此來推介羅田、宣傳羅田,不斷促進羅田旅游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提高羅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(shù)。2009年以來,《大別山放歌》已先后演出300多場次,2014年列入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,宣傳推介羅田,提升羅田美譽度和影響力作出了重要貢獻。
羅田縣原生態(tài)民俗歌舞《大別山放歌》主要描寫羅田的民風民俗,整臺劇目共由序曲、四個篇章和一個尾聲共19個節(jié)目組成。劇目字數(shù)8178個,時長80分鐘。
描寫茫茫云海的大別山下,相傳有一百只鳳凰飛在百鳳(北豐)河,然后化成百條山崗,從此這里五谷豐登,六畜興旺,樹木滿山,林果飄香。16名少女扮裝為金色鳳凰,歌唱著羅田民謠《千里鳳凰來做竄》。
山風,主要是展示羅田人民勞動中的人品風格和當?shù)氐娘L俗習慣。山風中共有4個不同風格的歌舞。1、鉆石號子《壘石天堂寨》曲牌為(開寨門),演示大山中的年輕漢子開山劈石,打通天堂寨下的路徑。2、羅田民間歌舞《采桑曲》(1962年采自羅田駱駝坳),演示一群少女,置身桑園,面對群山,且歌且舞的采桑場面。3、羅田畈腔《風兒溜溜好唱歌》,演示農(nóng)村男女頭戴斗笠,身披蓑衣雨中唱著畈腔薅秧的勞動情景。4、舞蹈《放排》演示羅田北部山區(qū)人民趁大水中放木竹的情景。
山情,主要是展示羅田人民生活中的情趣和與人們交往的感情。
1、羅田小調(diào)《鬧五更》,演示一群花枝招展的少女,在十五的月光下相約來到小河邊、草棚旁,含情脈脈的唱起思春小調(diào)。2、情歌對唱《撩歌》(采自羅田情歌360調(diào)),演示農(nóng)家少男少女在夜幕下盡歌盡舞相戀場面。3、情景表演唱《十指尖尖》演示一對暗中相戀的情人,互相試探對方的感情和訴說衷情的場面。4、婚俗表演《撒帳》,演示羅田地方婚禮中的一種熱鬧場面。
山寶,主要歌頌羅田的土特產(chǎn)和收獲果實的場面。1、羅田生產(chǎn)習俗表演《打板栗》切茯苓,土榨打油、臼兌、織布等勞作場景。2、羅田酒歌《老米酒》,演示山區(qū)人民圍在火爐前,吃吊鍋、喝米酒,享受著甜美生活的場景。3、放牛山歌《測歌唱三寶》,演示著一群小孩在燦爛的陽光下,根據(jù)羅田的土特產(chǎn),相互放開歌喉,斗智歌謠,猜測當?shù)厥a(chǎn)的農(nóng)家特產(chǎn)。4、羅田畈腔扒巖《采蘭花》,演示純情少女相互對唱、合唱著在青山陡壁上采摘蘭花的情景。5、羅田花歌《報花名》,演示一群美貌如花的山妹子采摘各種鮮花,并歌唱著四季的山花美麗開放。
山魂,主要描寫羅田歷史名人和羅田人愛國、愛家、愛生活的膽識和魂魄。1、羅田東腔戲《唱賢人》,演示羅田民間藝人坐唱東腔戲,展示羅田歷史文化名人的情景。2、羅田高腔山歌《大別山上一棵松》歌舞演示大別山中的松樹,任憑風雨,咬住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風貌。3、羅田紅色民歌《我郎當紅軍》,演示農(nóng)家妹子送情郎當紅軍而雙方依戀不舍的場景。4、羅田民舞雙頂球《情郎愛妹會當家》,演示小伙們手拿小鼓,姑娘們手拿花手帕,跳起花燈舞,唱起花燈歌,展現(xiàn)山里男人的聰明、能干,女人們的賢惠、漂亮。
大別山主峰,云霧繚繞,人們聚集在天堂寨下,祈禱大別山風調(diào)雨順、五谷豐登、人財興旺。舞臺上依次表演排子鑼鼓《萬年歡》、燈舞《趕枊翠》、《獅子舞》、《蓮湘舞》、《扇子舞》。最后由民間藝人演唱東腔戲《送!。
整臺歌舞在《天下有座大別山》民歌聲中謝幕。
歡迎光臨 羅田論壇 (http://m.damazhijia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